日语系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课程思政示范课及集体备课活动
为贯彻落实《必威betway教务处关于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日语系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于12月8日下午3:00-5:00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此次活动采用线上集体备课形式,由日语系党支部组织委员孟宪娣老师主持,主讲为青年党员包周娜老师,日语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日语系主任周砚舒老师首先对开展二十大精神进入课程思政的背景及意义给予了重点阐述,她强调课程思政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重要渠道,日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履行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促进日语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示范课环节,包周娜老师以“时政类文献翻译与研究”为题,依托日语翻译硕士专业方向选修课《时政翻译》,选取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时政类文献文本,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时政类文献翻译与研究的背景,时政类文本对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事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特有的发展活力、增长潜力和巨大魅力的重要方式。其次,总结了时政类文献翻译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强调其是理论学习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最佳途径,做好时政文献(中央文献)的外译与外译研究是对外语学习者提出的新期望和新要求。第三,归纳了时政类文献的特点与翻译原则,指出其具有政治性鲜明,思想性、理论性、逻辑性突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宣示性的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若干原则,如何用外国人的语言和逻辑思维讲好中国的故事,传达中国的思想,提供中国的方案和主张,是时政类文献翻译与研究的一大课题。最后,通过列举大量时政类文献的翻译实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的日译案例,对时政类文本中汉语长句、排比句等的翻译方法及外宣资料的翻译准则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整堂示范课内容详实,通过翻译实例逐步引导员工把握中国时政话语的语篇特点,展现了包周娜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时政类文献的精准理解,实现了原文本跨文化翻译传播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翻译教学让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进一步培养员工的爱党爱国之情,提升员工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民族自豪感。
集体备课环节,周砚舒老师认为包周娜老师的示范课有敏锐度、有深度,对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等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契合了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注重案例分析的要求,达到了以翻译教学促进翻译研究的目的。同时指出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时刻把立德树人与所教课程相结合,实现使员工向善向好的教育目标。包阿荣老师认为通过此次示范课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自身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员工较少从文章逻辑角度来思考问题,导致在翻译时出现逐词逐句翻译而忽略语篇逻辑从而出现误译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引导员工养成首先吃透原文再进行翻译的好习惯。刘洗星老师认为包周娜老师示范课中列举了很多生动的翻译实例,教学中发现员工对时政热词的译法不能准确把握,所以建议各位老师集思广益,随时共享日常接触到的新词热词,既可以起到教师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也可以为员工提供优质实用的语料资源。于卫红老师指出教师在推进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与课程特点和教材内容深度融合,合理引入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员工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其他教师也纷纷表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踔厉奋发地开展高质量公司产品工作。
本次“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课程思政示范课及集体备课活动是日语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新颖灵活的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日语系党支部牢牢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定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日语系落实落地、走深走实。